65周年校庆·发展巡礼—努力打造军士生培养的“江西品牌”“江西经验”“江西模式”
编者按:
英雄城下,瑶湖之滨。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校。2023年11月8日,是学校建校65周年华诞。六十五载春秋写就璀璨华章,六十五载岁月镌刻不变初心。多年来,学校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教育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指导,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党建工作、思政教育、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她历经坎坷又轰轰烈烈,经受风雨又神采斐然,始终与国家水利电力事业发展同呼吸,共奋进,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带领一代又一代南工人,立大业于石磐,伟抱鸿才,淬砺金石,怀霜负雪,润身载物。
为充分展现学校在新时代发展中的重大成就,凝聚新征程上的奋斗伟力,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65周年校庆·发展巡礼”系列报道,为学校65岁生日献礼。每期推出一个主题,本期推出《努力打造军士生培养的“江西品牌”“江西经验”“江西模式”》。
南昌工程学院军士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军士生培养中,强化“听党指挥”,打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三个绝对的江西品牌;锚定“能打胜仗”,积淀“魂脉、根脉和血脉”三脉打通的江西经验;夯实“优良作风”,聚焦“军事素质专业化、榜样标兵激励化、军地家校协同化”的“三化育人”江西模式。学院努力培养能主动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准军士。
“三个绝对”——打造江西军士生政治素质培养的品牌
新时代,军士学院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铸就军士生“一心向党”之魂;以弘扬红色革命道德为实践主题,涵育军士生“艰苦奋斗”之志;以榜样典型为示范引领,塑造“四有军人”之形。
坚定铸牢“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新时代,对党忠诚,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军士学院始终狠抓政治能力,强固忠诚之本,引导军士生自觉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坚决不做“两面人”,坚决共同清除政治隐患。在日常教学中,强化绝对忠诚根基,学院增设《党史军史教育》课程,实现以史铸魂、以史育人;充分挖掘教材中忠诚元素,不断寻找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教导广大军士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始终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熔炉锻造“绝对纯洁”的政治本色。新时代,军士生的纯洁性,主要体现为廉洁自律,抵得住诱惑;放平心态,耐得住寂寞;不昧良知,经得住考验。军士学院组织军士生集中收看纪录片《强军》,开展警示教育,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掌握军士生的思想动态;组织军士生开展“我心中的强军梦”“向强军目标挺进”“除娇气、强血性”等群众性讨论活动,激励军士生在学习中积淀,在分享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做到“格在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做一个心灵和思想干净的人。
涵养生成“绝对可靠”的政治担当。新时代,品质的可靠性,主要体现为培育军士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军士学院秉承“忠诚、智慧、勇敢、担当”的院训,把政治强军与业务强军结合起来。在政治能力上,不断提高军士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专业能力上,不断强化军士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军政能力上,坚持五学期不断线,不断培养凸显军士生军人作风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为民服务能力。实现课堂向岗位迁移、理论向实践延伸、知识向能力转化,造就军士生绝对可靠之力。
“三脉打通”——积淀江西军士生思想文化培养的经验
在日常的教学、训练和生活中,军士学院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打通军士生的魂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通军士生的根脉,用赣鄱深厚的红色文化打通军士生的血脉。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打通军士生的“魂脉”。军士学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活学活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邀请现役官兵、退役军转干部、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为军士生开展“爱党爱国爱军”信仰教育和现身说法教育。结合专业实际建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军士生开展志愿讲解、“迷彩润童心”等服务活动,真正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打通军士生听党指挥、砥砺前行、为人民服务的魂脉。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通军士生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与精华,军士学院始终在日常工作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的顶层设计,开设有《孙子兵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从政治素养、精神品质、道德情操、高尚人格四个维度上打通军士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用赣鄱深厚的红色文化打通军士生的血脉。江西是一片红色沃土,军士学院着力实施红色文化铸魂行动,依托主题党团日、部队开放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诵读红色家书,共抒爱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争做有灵魂军人”“重走红军路,寻梦井冈山”等“革命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讲好江西故事,激发军士生报效国家的红色情怀,强化学生成长于人民军队诞生地的情感认同,帮助军士生坚定理想信念、怀抱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用赣鄱深厚的红色文化引导军士生在学习传承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的过程中赓续红色血脉。
“三化育人”——探索江西军士生人才培养的模式
军士学院立足军队调整转型的军士人才需求,把握新形势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按照军士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严谨的定向培养军士生工作方案,搭建军地、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平台,努力探索军士生培养的“三化育人”江西模式。
军事素质专业化:一是聚焦军士生“军”的本质属性,着力于筑牢军士生“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学院现已形成“学院-大队-中队-区队”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严格执行早晚点名、请销假制度、手机管理等一日生活制度,打造准军营学习生活氛围。办学10年,共有8届2392人入伍,没有一人思想上掉队。二是聚焦军士生“士”的发展属性,着力于提升军士生“能打胜仗”的军事体能技能。学院制定详实周密的军政训练计划,聘请退出现役的优秀校友返校担任军事教员,参与军士生日常军事体能训练,开展“尚武”军运会,营造“比学赶超”训练氛围,激发军士生军事体能技能“更高、更快、更强”,提升军士生的“战斗力”。三是聚焦军士生“生”的人本属性,着力于濡化军士生“作风优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打造课余文化,促使军士生热爱科技创新;打造内务文化,促使军士生寝室生活文明;打造用餐文化,促使军士生珍惜幸福生活。
榜样标兵激励化:一是激励军士生争做作风优的标兵。学院按照“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的学习方式,明确“4必读+4选读+1拓展”学习书目,打出“领学+自学”“研学+见学”“辅导+探讨”“分享+宣讲”的理论学习“组合拳”,强化军士生身份认同。二是激励军士生争做技能全的标兵。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全面推进“双证”制度,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契合部队需求培养军士生。三是激励军士生争做体能强的标兵。在军事技能方面,全面推进制度引领自主训练。在党员发展、团员推优中引入体能考核指标,引导学生自主训练、自我提高;利用体育竞技活动、拉练活动、定向越野活动,把练体能与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学院将军事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年组织500余名军士生赴省内学校开展校外新生带训、服务地方武装部新兵预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军士生的组织训练能力和水平。
军地家校协同化:一是院校和军队协同。南昌工程学院与军队签订联合培养定向军士生合作协议,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定向培养军士生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协同要求参加军地联席会;定期与军队沟通对接,联合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军队开展业务指导,包括工作调研、政策宣讲、联教联训、学术沙龙等。二是教师和家长协同。学院坚持家校联动,共建家校育人平台,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见面会,每学期开展“一封家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将一个学期的学习体会做个小结,向父母报告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要求教师联系学生家长,认真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军士生培养的家校合力。三是班主任和优秀学生协同。学院注重细节化管理,依靠班主任管好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引领示范教育好全体学生。学院对军士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等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如要求亮出党员、干部身份,在寝室醒目张贴“党员寝室”“入党积极分子寝室”等,充分发挥军士生党员在上课检查、日常管理、内务建设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天安排学生党员在校园主干道、教学楼、学生社区等地督查值班。
号角不断,步履不停。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战斗力根本要求,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和“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持续打造军士生培养的“江西品牌”“江西模式”“江西经验”,为实现江西高等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迷彩力量。(供稿单位 军士学院 责任编辑 潘旭 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