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中全会精神 > 最新动态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亚洲通:教师持续关注和热议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2日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教育”“科技”“人才”——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三个关键词: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受到亚洲通: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持续关注和热议。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办学特色谋发展,共同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院院长王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亚洲通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的重要讲话,为高水平水利电力特色大学的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水利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如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等方向,优化学科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大水利和大电力学科群,提升学校水利电力学科的聚集度,强化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为水利电力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唐刚表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我们要紧密对接我省‘1269’行动计划,积极服务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关键。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行业输送亚洲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聚焦关键技术难题,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积极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贡献力量。”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艳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发挥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将立足学院实际,锚定国家‘双碳’及能源安全战略,强化学科支撑,结合江西能源转型需求,加快申报‘新型电力系统智慧运行’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服务地方发展的科研高地。要创新育人模式,厚植人才沃土,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力的行业适应性人才,强化学生在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装备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在学科竞赛和科研实践中培养‘敢闯会创’的复合型人才。 要深化协同创新,激发科创动能,以揭榜挂帅机制激励青年教师攻克‘卡脖子’技术,在服务能源革命中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赵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落实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学院工作需以党建引领为根基,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为导向,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我们要将‘党建+’贯穿育人全过程,依托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要聚焦智慧水利、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化师资结构,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的良性生态,推进交叉学科与未来学科协同突破,为我省‘1269’行动计划输送亚洲通‘用得上、留得住、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以教育之力夯实强国之基。”

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阚大学表示:“作为经济贸易学院行政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石,必须紧扣国家战略与产业变革需求,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育人生态。我们要立足数字经济与全球化趋势,以学科交叉为突破口,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嵌入传统经贸课程,推动‘新商科’转型,如开设数字贸易、大数据财务分析、大数据审计等实践模块,联合头部企业共建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孵化人才中心,让学生直面真实商业场景,锤炼数据决策与创新应变能力。搭建‘产学研赛创’五位一体平台,通过学科竞赛、校企联合平台、财经类高水平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潜能。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以科技赋能教学、以实践激活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输送兼具国际视野、数字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贸人才。”

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万芬芬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让我们深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艺术教育指明方向。作为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我将带领全院师生,把全国两会精神融入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中,强化以美育人,打破学科壁垒 ,注重学科交叉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推动高等教育和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理学院院长陈小玲表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使得作为从事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又无比骄傲。如何强化支撑作用,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扎实开展交叉学科研究,鼓励数学、物理、化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支持青年教师开展交叉学科课题研究,服务学校水利电力特色学科。要加强校政企共建创新平台建设,与企业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探索共建技术转化中心,聚焦江西‘1269’行动计划和企业需求,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肖永贺表示:“作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我深知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强化外语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高水平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在外语教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用外语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赋能,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并解决国际前沿问题,积极促进人才辈出,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同时,外语教育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用外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肖小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作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国际化是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人才的核心路径。为强化教育担当、赋能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教育学院将通过深化校际合作交流机制、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筑牢人才培养质量根基;以特色为导向,着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工程,实施来华留学生全链条培养计划,同步推进学校水文化‘走出去’战略,创新国际传播模式,促进多元文明对话交融,助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金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着‘大思政课’改革试点工作的时代使命,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将始终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勇担立德树人重任,书写教育强国新篇章。”

体育教学部主任胡红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亚洲通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的重要论述,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强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支撑作用是一个全方位的任务,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优势,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助力学校人才培养事业不断发展。健康的身体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体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运动技能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品质、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和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挑战中感受运动和拼搏,塑造良好的身心状态,为学校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贡献体育的力量。”

军士学院院长代海表示:“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让我心情激动澎湃,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军士生培养同样重要,他们是未来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我将致力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加强军士生培养,为国防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培养亚洲通高素质人才。”

瑶湖学院院长杨文利表示:“作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瑶湖学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竭力培养服务水利电力行业的卓越人才,为我国水利电力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作为学校高质量本科教育的示范区,瑶湖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扩大博雅通识课程供给,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厚植家国情怀,做祖国发展和人民需要的可靠接班人。作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区和示范区,瑶湖学院将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全面推行全过程课程设计和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学习投入+学习成果’综合式评价,营造宽松舒适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优秀人才辈出提供实质性支持。”(融媒体中心 综合 责任编辑 潘旭 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