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通>>南工新闻>>学校要闻>>正文
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媒体南工 
 校园传真 
 电子校报 
 影音南工 
学校 要闻
大疫当前勇者上,医者仁心护安全——记校医院里可爱的白衣“战士”
2020-02-21 09:00     点击次数: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战斗中,有无数个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向险而行,为我们托住生命的重量。在南工校医院,也有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放弃春节假期,勇敢冲锋在前,担当起学校防疫重任,成为了校园里最可爱的人。

 “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必须冲在前面”

2月1日早上,孙勇醒来时,还不到6点钟,透过校医院的窗帘,微微看得到一丝曙光。他草草洗漱完毕,在校医院仔细巡查了一番,再回到办公室时,热水已经烧开了,泡上一碗方便面,便开始了一天满满当当的工作。

孙勇,中共党员,校医院副院长。这是他坚守学校防疫一线的第9天,也是他“不着家”的第3天。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在接到上级下发的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校医院就进入了紧张的疫情防控战斗中。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孙勇匆匆回老家看望了父母,怀着急迫的心情,第二天一大早便返回南昌,当天就奔赴学校防控一线。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必须冲在前面。

孙勇的儿子今年6月高考,他本打算假期好好陪陪儿子,怎料疫情来得太突然,他只能放下这些,因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孙勇惦记着医院里的工作。学校放假了,26名医护人员大都在外地,全国各地大都实施封闭政策,能回来的只有六七个人。为防止突发事件,六七个医护人员要做到24小时轮流值班,非常辛苦。从1月30日到2月1日,孙勇整整3天没离开过医院,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工作,汇报疫情、协调工作、筹措物资、电话咨询等等。他时刻紧绷着神经,每晚睡觉前还要梳理一遍当天的工作,但凡有点觉得不踏实的地方,都会起来再核实一遍,只有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安排好了、确认清楚了,他才放心。

连日来,孙勇白天几乎从没有休息过,晚上有时忙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六七点又起来工作。直到2月2日,校医院返岗医务人员渐渐增加,孙勇才回家睡了个安稳觉。

“忙得飞起来了”

大年初一刚吃完年饭,一个来自校医院的电话打破了医务科科长周金兰一家的平静。疫情严重,防疫工作刻不容缓。接完电话,周金兰便着手工作,整理数据、制定方案、制作表格……为快速完成手头的工作,周金兰找来丈夫和家人做帮手,QQ、微信、邮箱,一人值守一个平台,同步整合各方信息。“排班表要马上做出来,你帮我做一个空白的表格,等下我来填。”周金兰手指在键盘上跳跃,还不忘给丈夫“布置任务”。全家人齐上阵,忙完当天堆积的工作,已经到了夜里两点多。

从那天开始,周金兰一头扎进了疫情防控“线上作战”中。20多天了,她一直坚守在校医院,对每日数据进行核实、更新,细化每一个统计表、排查每一条疫情信息,经常忙到后半夜才能下班。

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是周金兰一贯的工作作风。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她反复学习研究国家诊疗防控方案,严格对照国家标准,结合医院实际,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医护人员调整更新医院各种防控措施和诊疗流程,并按照制定好的防护方案,做好医院门诊的消毒和改造工作,帮助全院医务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作为医务科科长,她就像个“总管家”,要协调处理很多事情,经常忙得“飞”起来。医务人员值班安排、防护用品配给、遇到弄不清的各种问题都会找她解决。与此同时,她还要24小时随时上报各类防控数据,她的手机每天基本处于“发热模式”,QQ、微信、邮箱的信息总是“叮咚”响个不停。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她都默默承担了下来。用她的话说,这是自己的本职,特殊时期更要做好工作。

“要是有3个妈妈就好了”

1月29日,刘勇红带着行囊,清早出门准备去学校,3岁的女儿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要是有3个妈妈就好了,一个陪哥哥,一个陪我,一个陪工作。”听到这里,刘勇红心里一阵酸楚,女儿太小还理解不了妈妈的选择,但那一刻,她没时间多考虑家里的情况,她只想着,大疫当面,身为医务人员责无旁贷应该担当。

刘勇红,校医院护理岗主管护师2015年,在三甲医院工作了7年的她来到校医院工作。今年寒假,她本打算初一回老家过年,但疫情正在肆虐,情况危急,她与爱人和孩子毅然选择留在南昌。1月28日,亚洲通:正式成立疫情防疫工作领导小组,身在南昌的刘勇红接到通知后,想也没想,立刻做好准备,第二天一大早便返回岗位,投身到校医院防控工作当中。她说,早就想到会有防控任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等这一刻了。

这一离家,就是5天。她的儿子6岁,女儿才3岁。平时在家时,3岁的女儿每晚必须妈妈陪着才能睡着。“5天没陪在孩子身边,她头一次离开妈妈这么多天,心里总是惦记着。但特殊时期,医院人手不够,我没有理由不上班。”刘勇红说。

刘勇红在学校值守,主要负责医疗器械消毒和防控物资发放登记工作,每天忙忙碌碌,连一顿像样的饭也吃不上,加上食堂没开门,只能吃泡面。晚上,她还要处理一些文字工作,协助修订医院相关防控预案及工作流程,有时间也要兼顾医院的宣传工作。防控期间,刘勇红每天晚上工作到10点以后是常有的事。深夜里,她的心中涌出无数个期盼,期盼疫情早日结束,能好好陪陪孩子;期盼春暖花开,学子们早日归来。

“同事没来,我顶上”

2月4日,南昌市区一片少有的平静,街道几乎看不到行人和车辆。偶有一辆公交车驶过,车上乘客寥寥,每一个人都严严实实戴着口罩。刘宋莲就是其中一个。

刘宋莲,校医院急诊科医生,2010年来校工作,一干就是10年。疫情就是冲锋号,医护人员就是战士。在此次学校防疫工作中,她始终奔走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前线。

刘宋莲家住青云谱区,去往医院值班,必须冒着严寒横跨整个南昌市。因为疫情原因,市里交通不便,公交车1小时才有一趟,她先乘坐248路公交再转220到学校。一路奔波,平常最多2小时的路程硬是花了近4小时。从那日到校后,刘宋莲便没有回过家,在学校值守了6天6夜,整整144个小时。

本来只排了3天班,为何要连续值整整6天?她回答:“情况每天都在改变,有些医务人员在外地,交通封路,没办法回来。学校人手不够,同事没来,我在南昌,我肯定要顶上去的。”

值守的日日夜夜里,刘宋莲吃在医院、住在医院,元宵佳节也在医院度过。“那天晚上,孙勇副院长还给我们准备了汤圆。”简单的工作桌上摆放着暖心的汤圆,还有一袋袋方便面。屋外寒意袭人,端起热腾腾的元宵,她的心里暖融融的。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守护亚洲通师生的团圆夜,这个元宵对刘宋莲而言,意义非凡。

直到2月10号的下午4点半,有接班医生换岗,刘宋莲才离开医院回家。

当记者问及对那几天的值班感受时,刘宋莲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如果工作需要,我还可以立即返岗,再连续值班6天都可以。”

“只要病人需要,无论何时随叫随到”

“喂?好!我马上来。”

这是熊攸圳接到紧急任务后常有的反应。从大年初三接到第一个防控任务后,他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从不讲任何条件,白天上班坚守岗位,晚上随叫随到,全天待命,随时到岗。

熊攸圳,校医院放射科医生。2月11日,熊攸圳在家中接到一项紧急任务:一位老师家属的脚意外受伤,需要到校医院拍X片检查。当时天快黑了,窗外冷风寒雨,汽车又不在家里。可接到电话后,熊攸圳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复:“好!我马上到!”

考虑到当下的疫情,坐公交出行可能会增大传染风险,公交车班次又少,患者情况紧急不容等待,权衡之下他决定骑自行车前往校医院。一路上,熊攸圳一只手撑着伞,一只手握着车把,到达校医院时,衣服淋湿了大半。熊攸圳来不及换一身干衣服,病人就在眼前,他必须护理好病人,自己吃点苦、受点累都无关紧要。那一刻,他的心里只想着病人的安危,这大概就是医者的一种本能。“我是一名医生,只要病人需要我,无论何时随叫随到,这是我的责任。”

作为一名医生,他比普通人更了解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他时常提醒身边的人:“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能感冒,危急时刻,做好自身防护就是在贡献力量。”除了随时应对各种紧急任务,熊攸圳还要负责医学观察点的消杀工作以及相关人员的消毒技能培训。他每天背着沉重的消毒喷雾器,手握喷嘴,走遍医院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地面,坚持做到消杀不留死角。他说,消毒做得越细,大家就越安全。

如今,疫情出现积极变化,熊攸圳又要不断完善学生返校出现突发状况的应急方案,他知道只有尽可能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守护师生的安全。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觉到温暖,更增加了我们的安全感。疫情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显担当。向所有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医者致敬,感恩有你们!

(学生记者:辛彩玲 黄心怡 王春)

 

 

关闭窗口
           
  上级部门 兄弟院校 友好单位 公共服务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瑶湖校区) 邮编:330099 北京东路59号(彭家桥校区) 邮编:330029     赣ICP备05001233号-2
网站开发:南昌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07 www.nit.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管理员信箱:wlzx@n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