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洲通>>通知公告>>正文
南昌工程学院门户网站
 信息门户 
 电子邮箱 
 资源平台 
 图书馆 
 信息反馈 
 校友会 
通知 公告
在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写给师生的一封信
2021-12-01 22:53     点击次数:

全校师生:

2021年12月1日是第三十四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1981年初,从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起,人类就开启了与艾滋病病毒的不懈斗争。我们从未停止与它的抗争,从未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在各地区、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生命至上,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系统谋划。坚持预防为主、医防协同,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防治体系,建强防治队伍,发挥好社会力量作用,强化预防干预、监测预警、科研攻关与国际合作,加强对感染者治疗、困难救助和人文关怀,不断提高艾滋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2015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今年4月,教育部组建了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专家组多次组织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研究,并就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相关问题向教育部提出专业、科学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据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孟杰介绍,我国青年学生的病例主要以男性为主,性别比大概为32∶1,在病例报告中大概有81.6%的感染是同性性传播引起的。所以,青年学生当中的同性性行为传播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报告病例平均年龄是在20岁,很多报告病例是在大学阶段,但其实风险行为已经在大学前可能就存在了。虽然15到24岁年龄段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发生增长趋势在放缓,但学生发生性行为并因此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年龄段却在前移。

据全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马迎华介绍,学生感染艾滋病从2008年以后到2015年,有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自从我们国家2015年启动了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试点,上升趋势基本平缓了,便每年仍有3000例左右的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所以,目前不仅仅是要在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还要在高中职业学校阶段做好关口前移预防工作。这个年龄段(15到17岁)感染率仍然在上升,且上升速度快。

据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当前我国新发感染者中性传播比例已达98%。艾滋病防治已成为一场触及人性的战争,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时代在变,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也随之演进。”这也意味着,防控难度更大,需要付出更大的韧性和耐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艾滋病防治,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稳步迈向零艾滋的目标。

除积极开展预防教育,还要开展高危人群检测。对于那些已经感染或者可能感染的高危人群,疾控中心艾防部等专门为学生提供性健康咨询和相关检测服务,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匿名性病咨询和检测服务。通过校园大规模宣传教育和初筛检测,让青少年学生对性传播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

暴露后预防有措施,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说发生性行为,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安全套,发生风险以后要去检测。现在已经有暴露后预防的措施。我们要扭转观念,正视艾滋病,平等对待艾滋病患者。

扩大检测及早发现感染者,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2004年前,国际上采取自愿匿名检测的方式,这种被动的防控措施无异于守株待兔。对于传染病防控而言,不能将隐私绝对化,必须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扩大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

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艾滋病防治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了感染者的隐私权。
2014年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3个90%的防控策略目标,其中第一个90%的防控策略目标就是通过扩大检测使90%感染者被发现。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也从步履蹒跚到取得显著成效。新发感染者中吸毒人员占比已降至1%,母婴传播已基本阻断。

艾滋病防治是一项政策性强、科学性强的工作,只有秉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将艾滋病防治研究成果转化为公共卫生政策以及百姓的自觉防控行为。艾滋病防治事业必将稳步迈向零艾滋时代。

祝愿全校师生员工及家属身体健康!

校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服务中心

 2021年12月1日

关闭窗口
           
  上级部门 兄弟院校 友好单位 公共服务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号(瑶湖校区) 邮编:330099 北京东路59号(彭家桥校区) 邮编:330029     赣ICP备05001233号-2
网站开发:南昌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07 www.nit.edu.cn All Right Reserved 管理员信箱:wlzx@n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