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构建疫情防控“心”常态育人模式
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积极响应工作要求,通过树立一套心理情境化工作体系,构建“两互补”心理课程,开展“三特色”心理活动,搭建“四结合”心理咨询平台,细化“五个一”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积极构建“一二三四五”心理育人模式,实现教育教学、心理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多元融合,知识学习、心理体验、实践锻炼层层浸润,促进学生身心一体、知行合一。
建立一套心理情境化工作体系。以“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自己、关注他人”为工作理念,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普查咨询、科普宣传、危机干预等平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心理育人活动形式,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心理体验、朋辈心理互助、心理科普宣传展览等活动,帮助学生养成重视心理素质提升的心理保健意识,培养学生接纳自我、自尊自信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人际共情和沟通能力,营造朋辈互助的积极心理氛围。
线上学生朋辈心理互助分享
构建“两互补”心理课程。积极构建线上与线下教学相互补的教学形式,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2位教师通过《辅导员开课啦》网络栏目向同学讲授放松身心、提高心理“免疫力”等相关知识。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围绕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编写《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指南》等心理战“疫”内容,并将内容贯穿于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全过程,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家人心理状况,积极应对心理危机。开展课程实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4500多人次学生参观体验心理中心服务项目,切实发挥心理健康课程在特殊时期的育人作用。
线上线下心理体验活动
开展“三特色”心理活动。通过开展“525心理健康月”、心理素质训练营、科普日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展览等活动,打造贯彻全年的宣传、活动、训练、培训一系列心理育人活动载体。组织开展特色线上心理讲座4场、线下心理讲座6场, 线上与线下心理体验日2场,“说出你的秘密”心灵树洞多渠道心理帮扶活动4期,心理素质拓展体验10场。依托2个科普基地举行全国科普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社科普及宣传周、社区心理辅导等心理健康科普宣传4场,引导学生熟知“三关注”心理育人理念、掌握“三关注”心理自助方法,培养学生关爱心灵,阳光自信、责任成长的积极心理品质。心理情景剧《绿色枷锁》获得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
线上线下心理讲座
心理素质拓展
搭建“四结合”心理咨询平台。大力发展教育与指导结合、个体与团体结合、咨询与自助结合、自助与他助结合的“四结合”心理咨询平台。一是以“三关注”理念为宗旨开展心理成长教育与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必要时积极求助,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预约热线400-160-8966,疫情期间迅速建立由16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校院两级线上心理援助热线服务团队。二是全年接待个体心理咨询学生130多人次,开展线上线下团体心理辅导5场。三是在咨询中融入“三关注”理念,专职心理教师参加沙盘分析、团体督导等培训,完善心理咨询技术,开展心理案例分享6次,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自助潜力。四是依托2个科普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心理科普服务,开展线上学生心理朋辈互助活动3次,让学生在心理助人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心理品质,发挥科普基地自助+他助的育人功能。
进社区心理知识科普宣传展览
团体心理辅导
细化“五个一”心理危机工作机制。确立了“预防为主,工作留痕”的危机应对理念;制定了管理、排查、报告、转介、家校联系等10余项工作制度;建设了“学校—心理中心—学院和社区—班级和寝室”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面向专兼职心理教师、辅导员、学工保卫干部、校院两级心理专干、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联络员等开展线上心理知识与技能培训2次,参训人员5000余人次,齐琪同学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百佳心理委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2次,心理危机排查3次,通过《心理健康状况周报表》及时发现处理危机13人次,建立心理高关怀学生一人一档,动态监控,闭环管理机制。在心理危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从“三关注”角度,精准施策,精心帮扶,不断提高心理危机工作水平。(文/宋园园 图/胡沁龙 责任编辑/潘旭)
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