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南工新闻 > 媒体南工 > 正文

新华网报道:亚洲通:校园工作室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厂

时间:2016-12-05 作者: 浏览次数:[]

 

摘要

“鲜花会凋谢,我这些花不仅能永久保存,而且还能根据顾客的个性要求私人定制。”走进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的“花匠手工坊”,90后在校大三学生徐莉介绍起自家的产品时不无自豪。她既是手工坊的“花匠”,也是老板。

新华网  南昌122日电(记者刘彬)“鲜花会凋谢,我这些花不仅能永久保存,而且还能根据顾客的个性要求私人定制。”走进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的“花匠手工坊”,90后在校大三学生徐莉介绍起自家的产品时不无自豪。她既是手工坊的“花匠”,也是老板。

玫瑰、康乃馨、向日葵、薰衣草……这些由黄豆、肥皂、毛线、橡皮泥等材料组成的“鲜花”色彩斑斓,形态逼真,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 心灵手巧,笑靥如花,爱美的徐莉从小就喜欢折叠一些花花草草。大一入学时,徐莉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一次手工艺比赛,作品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后,她便萌生了创业的念头。说干就干,徐莉随后进驻了学校提供的创业工作室,她一边研发产品,一边招募团队。

“没想到能发展这么快”,回想起作坊的发展,徐莉也是始料未及。销售额从最初每个月不到2000元,到现在月销售近8万元。订单太多,忙不过来,徐莉开始在自己学校招学生来做,接着又到别的学校,还不行就到农村找留守的老人、妇女。三年来,先后她培训了800多人,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有外贸公司收购他们的手工“鲜花”后,销售到国外。 

类似徐莉“手工花匠坊”的工作室在南昌工程学院还有很多。近年来,在这个不到3000平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里,已经成功孵化出了近20家注册公司,这里也因此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江西省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等荣誉。  

“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工作室,相当于一家小公司,”学校团委书记宋志刚告诉记者,园内共有25间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已“名花有主”。

一楼入口处,NIT文化传播中心引人注目。手绘的校园明信片、书签、定制的U盘和印有学校logo的水杯,工作室俨然是一个文化创意产品超市。工作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由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创意作品通过与生产厂家联系,一年销售几千套。

宋志刚说,学生入驻园区创业免收租金,只是象征性地收些管理费和水电费,主要是为了学生有市场意识。“租金不多,相比赚钱,我更看重工作室给我们带来的创业经历”,入驻园区三年来,徐莉觉得自己收获很多。

事实上,校园工作室只是南昌工程学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立足“创新推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创新与创业互动发展”的教育思路,近年来,南昌工程学院逐渐形成了教育、实践、孵化链条式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出台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办法。经过多年实践的沉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结出累累硕果,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从2003年的186人增加到2016年的近万人。近3年来,超过1500人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也屡屡获奖。(完)

 

此文发布于2016年12月2日新华网

http://www.jx.xinhuanet.com/ganpo/20161202/3560174_m.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