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南工新闻 > 媒体南工 > 正文

校园创业“工作室”的魅力

时间:2015-05-14 作者: 浏览次数:[]

25间工作室,9年时间里,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出18家注册公司,并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江西省首届大学生创业之星等荣誉。

走进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一间间半透明玻璃隔间显得规整而不失活力。“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工作室,相当于一家小公司。”校团委的张建涛告诉记者,园内共有25间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已“名花有主”,“还有蛮多学生想创业,可惜这里没空间了”。

一楼入口处,NIT文化传播中心引人注目。手绘的校园明信片、书签、定制的U盘和印有学校logo的水杯,工作室俨然是一个文化创意产品超市。“这些手绘图案和logo都是我设计的,我的工作室卖的是创意。”冯婷是该校环境艺术专业大四学生,也是工作室的老板之一。说到自己为学校设计的产品,这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脸上不乏自豪。冯婷说,通过与生产厂家合作,20149月才成立的工作室已探索出自己的经营模式。“仅校园明信片,半年就售出了上千套,这类校园纪念品在开学季和毕业季尤其热销。”在校团委的指导帮助下,冯婷的工作室营业额日增,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南昌卓伦文化传媒公司是该园孵化出的18家注册公司之一,从2006年最初成立的舞蹈团,发展到如今兼具舞蹈培训、商业活动策划和服装设计与定制的文化企业,公司2014年营业额已突破30万元,其中淘宝销售额超过3万元。“刚来时就是一个舞蹈团,2012年才正式成立公司。”从参加师兄师姐开办的舞蹈培训班开始,该校2008级大学生支松莹历经了公司在园内孵化的全过程,已经毕业两年的他如今是公司的法人。支松莹告诉记者,公司的办公场所一直保留在大学的创新创业园内,80%的业务依靠在校学生团队运作。“师兄教了我如何去跑业务、和人沟通,现在我对毕业后去创业有了亚洲通的认识。”大二学生王志明很感谢支松莹手把手将他带进创业殿堂,如今他已开始负责公司在校园的大部分业务。通过合伙和代理的方式,公司的在校学生团队已经能从自己“跑出来”的业务中获得不错的回报。

根据工作室的面积,该校每月相应收取200元至300元的房租,在学生创业的第一年免收租金。“租金真的很少,相比赚钱,其实我更看重工作室给我们带来的创业和学习经历!”采访中,花匠手工坊的徐莉表示,校园创业的经历为她毕业后的求职和创业积累了经验、开拓了眼界,“我开始有信心把兴趣贯穿到今后的事业中。”

立足“创新推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创新与创业互动发展”的教育思路,南昌工程学院逐渐形成了教育、实践、孵化链条式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20063月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到2013年该校将2800平方米的校园商场改建为创新创业园,九年来,共有25支创业团队在园内孵化,16个学生团队通过园区孵化进入社会创业。同时,该校出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办法,近三年共发放师生奖励金48.32万元,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从2003年的186人增加到2014年的7742人,参与率从2.2%提升至41.51%。

创业的激情与青春相遇,春天,一幅大学生创业的生动画卷在校园内舒展开来。

(此文刊登于《江西日报》513日的B2综合版  记者:卞晔)

网址链接: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5-05/13/content_303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