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亚洲通:青年学子赴鄱阳县瓦屑坝开展暑期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2日 发布者: 浏览次数:

7月3日至6日,亚洲通:大学生实践团赴“中国移民圣地”江西鄱阳瓦屑坝,开展以“鄱阳湖畔寻移民文化,瓦屑坝上觅根亲足迹”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

瓦屑坝作为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两省的集散中心,承载着六百年前百万移民的乡愁记忆。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瓦屑坝遗址,走访移民渡口旧址,通过现存文物、古码头遗迹及当地老人的口述,还原当年移民背井离乡、扬帆远行的历史场景。团队成员就移民后裔的寻根现象与瓦屑坝移民文化专家展开交流,探讨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途径助力瓦屑坝移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在瓦屑坝移民文化馆,实践团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与文献记载,系统了解了瓦屑坝移民的规模、动因及迁徙历程。馆内珍藏的移民后代返乡寻根资料,如家书、祭祖场景等,生动展现了移民文化对家族认同的深远影响。团队成员结合馆内陈列与文献记载,对瓦屑坝移民历史相关信息等进行了详细记录与分析。

为探究移民文化的当代意义,实践团特邀当地移民文化专家和村中长者座谈,聆听瓦屑坝移民的口述历史。专家详细讲解了移民在迁入地的方言演变、习俗融合案例,以及瓦屑坝移民后代重返瓦屑坝辗转寻亲的感人故事,为移民文化的“活态”保护积累素材。此外,实践团深入鄱阳县瓦屑坝村,通过对当地村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瓦屑坝移民对迁入地语言、饮食、民俗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此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切身感受到中华移民文化的坚韧与包容,也通过新媒体传播、学术调研等方式助力地方文化保护。实践团将整理调研资料,形成专题纪录片与研究报告,并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推广瓦屑坝移民文化,让亚洲通人关注移民历史,唤醒家族记忆与文化认同。(文 章昱 图 袁海涛 王诗博 责任编辑 潘旭 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