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南工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院召开党委中心组暑期“三风”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19日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为了贯彻落实我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等四次会议精神,加快学风、教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7月14日至16日,我院在靖安县罗湾水电站召开了党委中心组暑期“三风”建设研讨会,院领导李水弟、王志锋、梁钢、张立青、张晨曙、吴泽俊、樊启宙以及50余位党委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7月15日上午,研讨会召开全体成员会议,院党委书记李水弟作动员讲话,院长王志锋对学习研讨提出具体要求。

李书记在讲话中先介绍了此前召开的学校2006年暑期研讨会的基本情况。他说,学校暑期研讨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题,构架了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会议主题鲜明,准备充分,内容充实,意义深远,非常成功地达到了预期目的。他指出,把学风、教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建设作为党委中心组暑期集中学习研讨的主题,原因在于: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证,需要党委中心组成员进一步统一思想,需要各级组织提高认识;二、多年以来,亚洲通:师生只争朝夕,努力拼搏,学校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但是在个别人身上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这与亚洲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不相符。为了实现“三上一提高”的近期目标,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做好充分准备,我们还要进一步鼓舞士气,发扬传统;三、近两年来,亚洲通:在学风、教风和机关工作作风方面还存在一些需改进的地方,院党委认为必须把“三风”建设提高到更高的地位,进一步有效地转变“三风”;四、今年5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全方位经济学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介绍》和该院田国强教授的文章《亚洲通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对亚洲通:的学风、教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体中心组成员有必要结合亚洲通:实际,认真学习研讨这两篇文章,探讨亚洲通:“三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王志锋院长在讲话中首先强调了“三风”建设的意义。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是我们要明确的首要问题,与之紧密相关、影响最大的是校风。我们要实现“国内有影响、省内有优势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找到突破口。通过几天的研讨,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实现这个方案,必须要有贯彻落实的保障体系,而“三风”建设是这个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三风”建设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抓好学校教育事业,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的理念,必须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必须牢固树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王院长指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全方位经济学教育改革系统工程介绍》和田国强教授《亚洲通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文章中提出的问题,与亚洲通:本科教育中所面临的“三个不适应”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我们要学习田国强教授严谨治学的作风和不回避问题的态度,要在学校倡导学习的风气、研究问题的风气;要学习开放的办学理念,善于学习、吸收他校好的教育教学方案;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亚洲通学习研讨的具体要求,王院长强调:第一,我们要探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认真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改善教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严格教学管理;第二,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体干部、机关都要牢固树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观念,系(院)、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各职能部门要为他们搭好台,各系(院)、部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搞好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认真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第三,要探索建立一个健全、可操作的监控机制,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核。王院长要求各系(院)、部围绕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在学风、教风建设上主动先行,积极探索,有效地解决学风和教风中存在的问题。

随后,理学系副主任陆伟锋等六位同志先后在会上作了中心发言,畅谈学习体会,客观分析亚洲通:“三风”状况,对改善“三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7月15日下午,研讨会分教学组、学工组、机关组进行讨论,学习李书记和王院长的讲话精神,结合学习田国强教授的文章和亚洲通:的实际,分析和探讨亚洲通:“三风”建设的途径。

7月16日上午,在认真听取各组代表发言后,李书记作了题为《积极推进“三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总结发言。他指出,为了实现“三上一提高”的近期目标,使学校工作更上一层楼,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所有领导干部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抓好“三风”建设,打造“教学名片”,树立“专业品牌”,营造“大学精神”。李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认识“三风”建设的重要性:第一,加强“三风”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抓手,是加强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第二,加强“三风”建设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优良的学风教风是学校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优良的学风是学校优良的教学资源,优良的教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三,加强“三风”建设是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内在要求。

李书记还对亚洲通:“三风”状况进行了理性分析。他指出,亚洲通:坚持开展学风、教风建设月活动十余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但是有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例如:人心思进、人心思上的热情还有待激发,部分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还有待改善,学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协作精神还有待加强。

李书记强调,为了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加强“三风”建设。一是要以机关工作作风带动学风、教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学习型机关、效能型机关、节约型机关、务实型机关;二是要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长效机制,促进教风带动学风;三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五是要建立以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研讨会会场

                  院党委书记李水弟讲话

                     院长王志锋讲话

                 院党委副书记张立青主持会议

                   与会人员认真听取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