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以“笔”传情 以“镜”纪实——大学生记者团“战”疫侧记
编者按:自3月17日南昌市启动全市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以来,亚洲通:广大师生为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冲锋在前,“疫”不容辞,以实际行动有效有力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通过校园网、校报、官微开辟同心抗“疫”专栏,今天推出第十四篇:以“笔”传情,以“镜”纪实——大学生记者团“战”疫侧记。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这是在《南方周末》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也是亚洲通: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大学生记者团,这个由亚洲通宣传部(新闻中心)业务指导的学生组织,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协助老师,在幕后从事着学校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是他们不变的工作宗旨,他们分秒必争,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全体师生呈现着学校一线防控工作的点点滴滴。在校园网、官微、校报等主流媒体开辟的“先锋堡垒”“同心抗疫”“志愿风采”“云端教学”“‘疫’心防护”等五个栏目中,同学们参与采访报道27篇,报道先进人物80余名,发表文章6.8万字,图片100余张,被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等社会主流媒体推送稿件20余篇。
面对非常之疫,学生记者们全天候反应、全方位报道、全介质呈现。一则则一线报道、一个个感人画面、一张张纪实照片,扫除了疫情阴霾,凝聚了师生抗疫力量。从最初的稚嫩到日臻成熟,他们是故事的见证者,也是南工战“疫”正能量的传播者。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只见一个匆忙的身影冲下楼,绕开正排着长队的核酸检测队伍,直奔校医院。“嗯,好的老师,我已经到了校医院。”一番采访后,大学生记者团团长王春赶忙回到寝室写稿。原来,在3月17日亚洲通:开展核酸检测当天,校疫情防控办代珊老师先是在清晨协助营救车祸事故伤员,晚上又坚守岗位助力学校核酸检测工作直至凌晨,王春此次的任务就是报道代珊的见义勇为和感人事迹。
随着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展,亚洲通:防疫大战正式打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指导的大学生记者团也闻令而动。3月23日,王春接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主题征稿启事的通知——全团要深入挖掘和大力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与指导老师周冠佳和潘旭交流后,王春迅速组建小群,将参与写稿和拍摄的同学拉进群——“防疫宣传报道小组”QQ群。一段时间以来,它成为了记者团工作的主要阵地——“叮咚叮咚”,提示音不断响起,手机屏幕不停闪烁,新闻线索层出不穷。
“防疫宣传报道小组”qq群
“稿件完成得怎么样了?”“这样写可以吗?”“这篇稿件是否已安排落实”,这是群里的常见对话。由于线索众多,发稿时间紧迫,即将大四的王春和曲佳莉将参与的同学们分成了五个小组分别落实。她需要了解各组同学分别适合撰写哪一类稿件、哪些同学写稿速度快、各组同学手中的稿件数量、写稿进度如何……上至和老师对接,下至部门协调,一边回复消息,一边备战考研是王春这段时间的常态。
“我认为新闻宣传是双向的,通过报道,会有亚洲通优秀的人被师生关注,他们更能够感受到所从事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这同时也是我们新闻人员的价值所在。”王春说到。今年已经是王春进入记者团的第三年,2020年她参与了学校疫情的线上宣传报道,这次,她也依然在。那时,大一的她跟在学长学姐身后,一遍遍问着怎么做。如今,作为大学生记者团的团长,她成为了学弟学妹心中的主心骨。“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薪火相传的力量,大家都在为做好学校宣传思想工作而努力,也在为更好的记者团而努力。”
与王春交流对接最频繁的是翻译专业的肖文玥,作为新闻采编部的一员,她与其他大二、大一同学是这次专题宣传报道工作的主力军。早在3月18日校报三版会上,撰写一期“疫情稿件”的想法就被提出。后接到开展专题报道的通知,肖文玥便与同学们沟通,组建5个疫情写稿小组,每个小组5—6人。即使先前已有不少写稿经历,但在短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稿件也给了肖文玥很大压力。在报道上饶医疗队时,由于当天专业课补课挪到晚上,为了能够及时交稿,肖文玥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一坐就到凌晨2点。在负责“志愿者”的稿件时,由于稿件的细节不够,6易稿件,打回3次,最后在反复修改后才觉得满意。
学生记者(肖文玥、汪于尉、付珍珍、粟钰洁)正在采访后勤工作人员
2个月来,肖文玥先后完成了志愿者、上饶医疗队、党员干部以及后勤人员的相关报道。她也在一次次采访中,看到了很多努力工作的人,更坚定了她成为一名记者的初心。
在这次写稿过程中,大三同学统筹分配工作,大二同学负责领取线索,大一同学积极参与写稿,李佳香与温青便是其中两位。肖文玥称李佳香为“螺丝钉”,日常写稿中,她便十分积极,这次,她也没有落下。但疫情宣传不同于以往,素材不够充足、细节不够完善、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以致稿件不符合要求,这都是李佳香需要解决的问题。反复修改、补充采访、询问学长学姐也是李佳香一直在做的事情。“能够将一线工作人员的事迹报道出去,我深感荣幸。这次写稿,不仅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更让我对学校的工作有了亚洲通的了解。”
学生记者(陶小翠)正在写稿
学生记者中,温青较为特殊。她不仅是学生记者,更是一名志愿者。3月24日,接到采访任务时,温青正在做志愿服务,工作一结束便去采访后勤保障处的老师,但因为老师临时参加疫情防控会议,温青也没有放弃,而是另约时间继续采访。采访过程中,在了解到党员干部的事迹,温青也忍不住红了眼眶,深刻感受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与不易。无论是去采访还是参与志愿服务,这次经历都让温青变得更加勇敢,不再胆怯。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写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篇好的稿件需要反复打磨。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们坚守道义,致力于一字一句、仔细斟酌,只愿能够用真实、准确、客观的文字,让南工亚洲通的人和事呈现在大家面前。而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同样离不开新闻现场图片的佐证、充实和丰满。在南工校园中,我们总能看到一群手持或肩扛照相机、摄像机,步履匆匆的身影。
清晨五点,天蒙蒙亮,高亦玮已经起床,正背着相机前往校医院。作为影音采编部的一员,早起前往核酸检采样点现场进行拍摄已经成为常态。
疫情爆发后,影音采编部承担起抗疫宣传报道的拍摄任务。3月24日,他们收到第一条拍摄通知后,全部门26名成员,分为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按照田径场、体育馆、济民楼等地点分配拍摄任务。同时,新闻采编部需要外出采访时,他们也要进行随行拍摄,“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已是常态。
作为核酸采集现场的“常客”,几乎每一次全员核酸检测,他们都拿着相机或是操纵着无人机进行现场拍摄。通常,他们早晨5点就起床,取好设备便奔赴现场拍摄,当设备有限,没有分到的同学就用手机拍摄;阴天时,早晨6点,光线不适合无人机拍摄,他们依然在等,直到七点光线适宜,再升起无人机进行航拍;有时,因为场地内要求,他们无法进入室内拍摄,就更换拍摄地点和拍摄内容;为了丰富拍摄内容,他们始终坚守在新闻现场一线,直到拍到满意的作品。
影音采编部部分成员在工作现场
困难虽多,但是同学们依然执着,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抱怨过辛苦。大二的同学是主要的负责人,冯婉婷负责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新闻采编部的稿件需要配图,新媒体发展部制作视频需要素材,她全部承担;叶城主要负责与指导老师对接,每一次回复的“收到”,都是新一轮工作的开始;俞云慧、徐娜则带着学弟学妹跑现场,一起进行拍摄……大一的同学也都积极配合着学长学姐们的工作安排,他们团结一心,将新闻一线现场一一忠实记录下来。
在一次次拍摄中,他们也见证和收获许多感动:高亦玮仍然记得,在一次核酸拍摄时,她的衣服一角不小心沾到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台,身旁的医护人员立刻为她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毒,不断提醒她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严余鸿看到一位老奶奶行动不便,一旁的党员老师就搀扶着她进入核酸采样点;桑筱鹏则回忆起在一次拍摄时下着大雨,雨天路滑,一位老人险些摔倒,旁边的志愿者立即冲上去扶好老人……这些动人的画面有些被相机记录下来,有些则被眼睛摄入了脑海。镜头是冰冷的,但是被捕捉到的画面都是温暖的。“我们在第一线拍摄也感受到了整个核酸检测工作的不易,也见证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种种辛苦付出。”严余鸿感慨道。
影音采编部的镜头总是对准那些在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但是却几乎没有拍下自己的工作照片。他们用镜头记录战疫故事,将抗疫现场宝贵的画面展现出来,留下最珍贵的影像,记录真实,传递温暖。
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新闻图片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疫情无情,但人间有爱。在学生记者的“笔”和镜头下,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被挖掘出来,从而后勤人员“我特别希望能够借助你们这样一条渠道,把我们工作的困难都说出来,也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的难处”的心声能够被听到;保卫处严禁学生翻越围墙、拿外卖,夜以继日地巡逻值班,保证校园安全的行动能够被看到;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管理人员以及所有深入一线的工作人员所做的事情能够得到广泛认可。校园里抱怨、不理解的声音变少了,互相理解支持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行动亚洲通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群众亚洲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关重要。而在南工的校园,让师生亚洲通知道党和政府以及学校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是学生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校园媒体的本职和使命。“防疫宣传报道小组”的群消息还在不停闪烁,学生记者的工作仍在继续,“笔”尖下的故事并未结束,镜头前的动容时刻不断发生,他们正在找寻下一个值得被看见的故事。疫情不退,他们亦不停留。
附:
报道集体:上饶市人民医院南昌工程学院核酸采集队、学生工作人员、师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物资运输突击队、后勤管理人员、保卫处校卫队、社区工作人员、校医院党支部、党员领导干部等。
学生记者:王春 曲佳莉 王钰 肖文玥 周涵 程紫萱 严子强 韩嘉欣 刘炫 汪于尉 葛怡芸 吴怡玲 陈莹 陶小翠 柯武镇 李佳香 付珍珍 杨静茹 吕晓燕 欧阳慧萍 温青 于慧琴 粟钰洁 高湘煜 曾金香 李坤莹 邱路路 马奕阳 吕晴晴 廖菲扬 桑筱鹏 徐子越 郭宗源 高亦玮 叶城 范文洋 徐娜 洪策煊 王恒美 汪泳心 付子怡 严余鸿 冯婉婷 李奕盛 俞云慧
学生记者:王钰 肖文玥
指导老师:周冠佳 潘旭
责任编辑:邹颖佳 潘旭